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

黄静Huang Jing

目录

  • 1 第0章 课程概述
    • 1.1 课程介绍
    • 1.2 课前调查问卷
    • 1.3 学习目标
    • 1.4 教学日历
    • 1.5 课程考核
    • 1.6 课程答疑与反馈
    • 1.7 课程资料
    • 1.8 课前C语言知识巩固
    • 1.9 IT学子成长指导
    • 1.10 大学生抗疫心理情境应对指南
    • 1.11 感谢
  • 2 第1章 绪论
    • 2.1 本章学习目标与支撑资源
    • 2.2 数据结构研究的内容
    • 2.3 基本概念和术语
    • 2.4 算法和算法分析
    • 2.5 上机必学:类C语言描述算法
    • 2.6 章节测验
  • 3 第2章 线性表
    • 3.1 本章学习目标
    • 3.2 线性表的定义和特点
    • 3.3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与实现
    • 3.4 单链表
    • 3.5 循环链表及双向链表
    • 3.6 线性表的应用
    • 3.7 上机综合实训一: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 3.8 章节测验
    • 3.9 课程回放
  • 4 第3章 栈和队列
    • 4.1 本章学习目标
    • 4.2 栈
    • 4.3 栈的应用举例
    • 4.4 栈与递归
    • 4.5 队列
    • 4.6 上机实训二:栈的应用
    • 4.7 章节测验
    • 4.8 课程回放
  • 5 第4章   串、数组和广义表
    • 5.1 本章学习目标
    • 5.2 串(字符串String)
    • 5.3 数组
    • 5.4 广义表
    • 5.5 章节测验
  • 6 第5章 树和二叉树
    • 6.1 本章导学
    • 6.2 树的基本概念
    • 6.3 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和存储结构
    • 6.4 二叉树的遍历及应用
    • 6.5 线索化二叉树
    • 6.6 哈夫曼树
    • 6.7 树、森林和二叉树
    • 6.8 综合实训
    • 6.9 章节测验
  • 7 第6章 图
    • 7.1 图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 7.2 图的存储结构
    • 7.3 图的遍历
    • 7.4 最小生成树
    • 7.5 最短路径
    • 7.6 拓扑排序与关键路径
    • 7.7 章节测验
    • 7.8 课程回放
  • 8 第7章 查找
    • 8.1 章节导学
    • 8.2 静态表的查找
    • 8.3 树表的查找
    • 8.4 散列表的查找
    • 8.5 章节测验
  • 9 第8章 排序
    • 9.1 排序导学
    • 9.2 插入排序
    • 9.3 交换排序
    • 9.4 选择排序
    • 9.5 归并排序
    • 9.6 基数排序
    • 9.7 各种内部排序比较
    • 9.8 章节测验
  • 10 算法分析与设计
    • 10.1 第1章算法基础
    • 10.2 第2章分治算法
    • 10.3 第3章递归算法
    • 10.4 第4章贪心算法
    • 10.5 第5章回溯算法
    • 10.6 第6章动态规划算法*
    • 10.7 第7章图的基本操作
    • 10.8 Python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三熟”

(1)熟练掌握顺序表、链表、队列、栈、串、数组、树和二叉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及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基本数据结构的基本算法及应用;

(3)熟练掌握排序和查找算法;

2.能力目标(“三能”)

(1)能够选择和构造适当的数据结构并设计适当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使用程序设计语言正确编写和调试算法;

(3)能分析算法所完成的功能、运行结果和时间复杂度;

3.素质目标(“三有”)

(1)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担当能力强;

(2)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强;

(3)有良好的唯物辩证素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

4.思政育人目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日常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品质。

(1)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尤其要遵守信息安全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文明公民和文明学生。

(3)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培育理工类学生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攻关的优良品质,使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和使命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生涯。

(4)体会专业课程背后的哲学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计算机专业发展,促使学生不断磨炼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本领,不断提升自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