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由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和创新性实践能 力培养三部分构成。
一.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选择学习领域
创新性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通过对环境中某个领域进行感知、分析和记忆,从而获得新知识和新创意的能力。
学习创新,首先要选择学习领域。 从范围上看,学习领域可以是生活中 所处的大环境,但更重要的是与自身 结合更为紧密的领域,如自己的专业、感兴趣的事物等。对于企业而言,与产品结合紧密的生活领域、生产和技术领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都可作为学习领域。
(二)开展学习过程
开展学习的过程,即对选择的学习领域的内容, 进行感知、分析和记忆。
(三)发现潜在创新点
一般情况下,通过对环境中学习领域的选择、学习和加工处理(感知、分析、记忆),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积淀,还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反复梳理,总结出潜在的创新点。
通过对环境中学习领域的选择、学习和加工处理 (感知、分析、记忆),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积淀,还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反复 梳理,总结出潜在的创新点。
通过选择学习领域、开展学习过程和总结潜在创新点, 我们逐步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为我们后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学会思维创新方式
1.养成怀疑和批判的思维习惯
2.正确对待思维的差异性
(二)培养创新思维潜能
1.保持积极的暗示
2.保持强烈的兴趣
3.锻炼敏捷的思维
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三.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实践能力的概念
实践能力是指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它不是从书本中得到的,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练所得。
创新性实践能力是指在创新性思维的支配下,通过一定实践行为产生创新成果的能力。
(二)实践的重要性
前苏联著名数学家克雷洛夫曾深刻指出:“在任何实际事业 中,思想只占2.5%,其余都是实践”。有价值的创新从设想到完成,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靠一时的热情或运气是无法实现的,有时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
(三)实践创新的起点——激发实践创新
实践动机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原动力,它促使人们将对任务目标的认识从外部诱因转化为内部需要,从而才能够更加主动地、 积极地进行创新实践。
(四)创新实践的途径——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
创新实践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培训、参与以创新为主题的社团、参与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等。
(五)创新实践的形成——应用并推广创新实践成果
创新实践的形成需要在不断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个人成长相结合,并在创新过程中反复的实践, 通过反复实践来检验创新方案,修正创新方案,最终力争形成创新成果,并将创新成果进行社会化转化和应用。
通过激发实践动机,参与实践活动, 形成并应用实践成果, 才能逐步提高创新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我们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