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诞生至今的100多年间.其发展大约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从诞生至20世纪30年代前.是普及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是篮球运动的浓厚趣味性,吸引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1893年传人法国,1895年传入我国,1901年传人日本和波斯,1905年传人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用多种文字出版、发行于世界各地。由于篮球运动在奥运会的出现,以及各国有了篮球比赛规则,促进了篮球运动在中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普遍的开展起来。至20年代末,虽仍无统一规则。但上场队员已基本限定为5人,并明确了中场线,严格禁止推、踢、撞、打等粗野动作,不准拿球跑和双手拍球.攻守技术尚简单,普遍限于双手做几个基本动作,比赛中以单兵作战为主要攻守形式,布阵战术配合还在朦胧阶段,篮球运动处于初创萌芽时期。
经过二十多年完善,加之其特殊的吸引力,篮球运动自30年代后广泛传播,技术水平逐步完善,单兵作战的基本形式逐渐被掩护、协防等几个人的相互配合所充实。为了适应并推动世界各国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1932年,美国、阿根廷、希腊、意大利等八个国家篮球协会的代表在瑞士的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篮球会议,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并制定了第一个世界统一的篮球比赛规则。至此.篮球已从游戏演变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在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此正式登上国际竞技体坛.进入到40年代,世界各国,尤其美国众多学者,将篮球运动的实践总结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使技、战术训练走向了理论化和系统化,促进了技术、战术的大发展。随着运动水平迅速提高及高大队员的涌现,篮球规则进行了多次的补充修订,推动篮球技术、战术不断变化,并进一步充实,大大促进了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篮球运动进入50年代,不少国家重视向高度和快速的方向发展。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出现不少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争夺高空球和控制比赛的主动权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国际业余篮联为了防止高大队员单凭身高不靠技术来控制篮下的局面,对篮球竞赛规则又进行了修改:扩大了3秒的限制区,增加了30秒和干扰球的规定。因而,促进了各国篮球队在重视向高度发展的同时,又加强了对高大队员灵活性和技术的训练。随着攻守区域的扩大,高度与速度、空间与地面的交叉结合,成为比赛争夺和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有利地推动了攻、守技术、战术的全面发展. 60年代以后,高度、速度和技术得到了结合,防守得到进—步的发展。这个时期,运动员身高在继续增长、比赛速度在不断加快。美国篮球称霸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身高与技术同步发展,走在世界强队的前面。在这个时期,防守也有了新的突破,积极主动的防守改变了被动防守的陈旧观念。紧逼防守战术的出现,以防守制约比赛的速度和节奏,反过来促进了进攻技、战术的发展,美国提出的“攻守平衡”的理论,对篮球运动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进入70年代,世界强队队员的身高发展更为惊人,在第8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2米以8上的高大队员有48人之多。这些高大队员既有高度又有速度,能攻善守,技术全面,使篮球比赛高空与地面的争夺更加激烈,高度与速度的矛盾更加尖锐.高空技术的发展和占有高空优势.就显示着实力,对此.篮球规则对高大队员在进攻上提出了更多的限制和要求,以利于调动防守和身高处于劣势队伍的积极性。自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女子篮球由此正式列入奥运会竟赛项目)和1978年第8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后,身体、意识、技术、战术等对抗因素融为一体的全面对抗,成为篮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而这一趋势和特点,到80年代则更为突出、明显,对此比赛规则对进攻时间、犯规罚则等,又多次做了新的修改,例如,扩大球场面积为28*15米、增加3分球和1+1罚球规则、将篮板宽度改为1.05米等,促使篮球运动向更高水平全面发展。
90年代至今,由于系统理论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训练控制”的问世和应用,电子计算机在训练中使用以及心理训练的实施,科学的综合训练,塑造了身体、技术、心理综合发展和提高的篮球运动新阶段。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美国“梦之队”的超级球星乔丹、约翰逊等高超的现代篮球技艺表演,寓竞技、智谋、技艺于一体,将篮球运动技艺表现得更加充实完美,战术更加简练实用,这标志着篮球运动整体内容结构、优秀运动队伍综合智能结构以及运动员掌握和运用篮球技战术的能力结构,教练员科学化训综、管理、指挥的综合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篮球运动发展的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