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新版

张国清 石子坚 张海燕 费国忠 姚武 潘安农 孙雷 田春岐 张卫星

目录

  • 1 安全教育之旅
    • 1.1 课前热身 走近安全
    • 1.2 “安全”二字 牢记心中
    • 1.3 举安全之盾 防事故之患
    • 1.4 我要安全 安全为我
    • 1.5 生命无价 安全至上
  • 2 国家安全
    • 2.1 小个人 大安全
    • 2.2 国格不可侵犯
    • 2.3 爱我国土
    • 2.4 爱我海洋
    • 2.5 绝不放手亲手足
    • 2.6 钢铁长城永屹立
    • 2.7 法律法规心中记
    • 2.8 执科学之剑,斩邪教之恶
  • 3 公共安全
    • 3.1 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预防演练
    • 3.2 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救
    • 3.3 气象灾害的安全防御
    • 3.4 极端温度的防御
    • 3.5 地震、泥石流、洪水的防护
    • 3.6 恐怖活动知多少
    • 3.7 恐怖活动 沉着应对
  • 4 人身安全
    • 4.1 小矛盾带来大伤害
    • 4.2 恋爱也会危及人身吗
    • 4.3 十页遗书
    • 4.4 意外及其他事件
    • 4.5 盗窃引发的惨案
    • 4.6 诈骗带来的人身伤害
    • 4.7 女生如何防范性骚扰
  • 5 财产安全
    • 5.1 为什么爱偷大学生
    • 5.2 “顺手牵羊”
    • 5.3 "浑水摸鱼”
    • 5.4 防范偷盗三两招
    • 5.5 大学生为什么被骗
    • 5.6 常见行骗伎俩•上
    • 5.7 常见行骗伎俩•下
    • 5.8 两个凡是一求助
    • 5.9 “小甜头隐大苦头”
    • 5.10 馅饼越大 陷阱越深
    • 5.11 培训机构 鱼龙混杂
    • 5.12 弱智密码 埋下祸根
    • 5.13 “伸手要钱”“一证办七卡”
  • 6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长
    • 6.1 身份危机的悲剧
    • 6.2 自尊受损的阴影
    • 6.3 全新的健康观
    • 6.4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 6.5 挑战自我设限
    • 6.6 什么叫自我形象
    • 6.7 不开心=不悦纳自己
    • 6.8 一滴红墨水 
    • 6.9 小小动物园
    • 6.10 压力是把双刃剑
    • 6.11  A型性格分析
    • 6.12 减压路在何方
    • 6.13 心理咨询OR心理治疗
    • 6.14 心理正常OR异常
    • 6.15 你的心理健康吗
    • 6.16 专制母亲失败的教育
    • 6.17 爱写日记的女生
    • 6.18 危机发生的常见原因
    • 6.19 怎样挽救要自杀的人
    • 6.20 如何发现自杀征兆
  • 7 消防安全
    • 7.1 走进消防
    • 7.2 消防工作重于泰山
    • 7.3 消防是什么
    • 7.4 为何高校火灾频发
    • 7.5 消防工作具体任务
    • 7.6 如何杜绝家庭火灾隐患
    • 7.7 火势的变化规律
    • 7.8 火灾是如何形成的
    • 7.9 灭火的基本方法
    • 7.10 消防器材的使用
    • 7.11 防微杜渐灭小火
    • 7.12 身边简易灭火工具
    • 7.13 火场逃生13法
  • 8 交通安全
    • 8.1 微景观描述大城市
    • 8.2 遵守交规 守护安全
    • 8.3 交警老谢的一天
    • 8.4 珍爱生命 遵章出行
    • 8.5 千里之行 慎于足下
    • 8.6 人生美好 且行且珍重
    • 8.7 不求“飞“的太低
    • 8.8 祸起瞬间 防患未然
    • 8.9 行车驾驶 知己知彼
    • 8.10 驾乘须知 遇事不急
  • 9 运动安全
    • 9.1 运动损伤分类及处理
    • 9.2 肌肉拉伤
    • 9.3 肌肉痉挛
    • 9.4 中暑
    • 9.5 重力性休克
    • 9.6 运动中腹痛
    • 9.7 健康评估常识
    • 9.8 运动处方设计
    • 9.9 运动疲劳消除
    • 9.10 常见运动中的保护措施
    • 9.11 运动营养
    • 9.12 溺水救助
  • 10 突发事件安全
    • 10.1 用知识守护生命
    • 10.2 火眼金睛辨伤情
    • 10.3 呼救的要点
    • 10.4 心肺复苏概述
    • 10.5 怎样有效利用“黄金四分钟”
    • 10.6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 10.7 快速止血法
    • 10.8 常用包扎术
    • 10.9 固定与搬运概述
    • 10.10 固定与搬运方法
    • 10.11 溺水与触电的现场救护
    • 10.12 肌肤之侵的处理
    • 10.13 地震与火灾的应对之策
    • 10.14 中暑与交通事故的现场急救
  • 11 网络安全
    • 11.1 网络安全警戒线
    • 11.2 你上过网络的当吗
    • 11.3 你的网络安全吗
    • 11.4 认识计算机病毒
    • 11.5 计算机病毒种类
    • 11.6 扼杀计算机病毒
    • 11.7 黑客攻防术
    • 11.8 竖起安全之墙
  • 12 女子防狼自卫术
    • 12.1 基本擒拿示范
    • 12.2 防狼四法
    • 12.3 掌击下颌
    • 12.4 提膝顶裆
    • 12.5 弹踢击裆
    • 12.6 寸力拍裆
    • 12.7 猛踩脚趾
    • 12.8 手臂击裆
    • 12.9 倒地蹬蹄
    • 12.10 指挖双眼
心肺复苏概述
  • 1
  • 2 章节测验


视频中出现的器材均由上海弘联医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心肺复苏术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发病原因

心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心源性心搏骤停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

疾病分类

心搏骤停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有效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根据心电图特征及心脏活动情况心搏骤停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

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分,这种心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5min)出现。

3、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室肌可断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QRS波群,频率多为20-30次/分以下。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动脉也触及不到搏动。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

心搏骤停的以上3种心电图类型及其心脏活动情况虽各有特点,但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是共同的结果。全身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及相关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导致无氧代谢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急性缺氧对器官的损害,以大脑最为严重,随着脑血流量的急骤下降,脑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迅速降低,细胞不能保持膜内外离子梯度,加上乳酸盐积聚,细胞水肿和酸中毒,进而细胞代谢停止,细胞变性及溶酶体酶释放而导致脑等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缺氧对心脏的影响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严重缺氧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而发生不可逆损伤。持久缺血缺氧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等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病人无先兆症状,常突然发病。少数病人在发病前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有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心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心脏停搏3~5秒 ,病人有头晕和黑朦;停搏5~10秒由于脑部缺氧而引起晕阙,即意识丧失;停搏10~15秒可发生阿-斯综合征,伴有全身性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停搏20~30秒呼吸断续或停止,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或紫绀;停搏60秒出现瞳孔散大;如停搏超过4~5分钟,往往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过久而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损害。辅助检查以心电图最为重要,心搏骤停4分钟内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心室颤动,4分钟后则多为心室静止。

心搏骤停的识别一般并不困难,最可靠且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轻拍病人肩膀并大声呼喊以判断意识是否存在,以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如果二者均不存在,就可做出心搏骤停的诊断,并应该立即实施初步急救和复苏。如在心搏骤停5min内争分夺秒给予有效的心肺复苏,病人有可能获得复苏成功且不留下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损害的后遗症;但若延迟至5min以上,则复苏成功率极低,即使心肺复苏成功,亦难免造成病人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的损害。因此在现场识别和急救时,应分秒必争并充分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性,注意不应要求所有临床表现都具备齐全才肯定诊断,不要等待听心音、测血压和心电图检查而延误识别和抢救时机。